滴滴26届正式批-视觉算法工程师-AIoT
结合多源数据,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延迟的自动驾驶定位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1、结合业界前沿技术,如3D视觉、SLAM等,研发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定位算法,并负责将算法落地到自动驾驶汽车上 2、基于海量数据,打造自动化的定位数据闭环系统,提高系统迭代的效率和算法的泛化性 3、联合硬件、系统等团队,充分挖掘GNSS、IMU、里程计、视觉等传感器潜能,突破定位精度上限。
1、负责多模态图像内容理解、语音、图计算等方向研发 2、技术落地应用:声纹识别、人脸识别、图像内容理解、图计算等方向 3、负责上述模型的工程化落地和业务策略使用。
1、基于滴滴国际化海量的出行数据(四轮、摩托、外卖),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上下车点推荐、地址解析、路况预测、路径规划、ETA(到达时间预估)、EDA(预估到达距离)等引擎 2、上下车点推荐引擎:基于滴滴出行的大数据,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业务特点,推动上下车点推荐引擎效果提升,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地理领域知识,还原物理世界,并结合出行领域的用户(司机+乘客)行为特点,构建完善的特征工程 借助时序建模、MTMS(Multi-Task and Multi-Scene)的深度学习算法,综合提升各类场景的推荐效果 提升出行体验和平台效率,保障司乘安全 3、路线规划引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地理特性,不同的业务对路线规划也有差异化的需求,深入理解不同地区和业务的特点,借助序列建模、排序、多任务等手段,优化路线的召回、排序、重排等链路 4、时间/里程/价格/路况等预估引擎: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业务(四轮车、摩托)、不同打车链路(预估、分单、接驾、送驾等)中的时间/距离/价格/路况预估任务,构建不同场景下独有及共享的底层数据体系,建设地理特征、用户画像、历史行为及偏好等特征工程,借助因果推断、GNN、MTMS、online-learning等技术,提升预估准确性,提升司机和乘客的体验及打车效率 5、探索学术前沿技术,参与LLM、GNN、Online Learning、Reinforcement Learning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