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结构耐撞性能开发工程师
任职要求
(1)工作经验: 5年以上结构耐撞性开发工作经验 至少从事过2~3款车型(C-NCAP五星和C-IASI优秀)结构耐撞性能开发 有C-NCAP、C-IASI开发经验为加分项 (2)希望候选人具备的技能/知识/能力: 熟练使用LS-DYNA、ANSA/META、OASYS、HYPERWORKS等仿真软件 熟悉整车及结构耐撞性能开发流程 熟悉加速度波形评价、截面力控制、碰撞力规划与达成、侵入量控制、关键零部件变形模式控制、焊点和材料失效形式等 熟练完成结构耐撞性能CAE仿真建模、对标、及优化分析工作 熟悉整车试验、结构子系统试验 熟悉汽车碰撞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3)语言: 可阅读英文技术文档 可编写英文报告(如需要) (4)学术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 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
工作职责
1. 负责根据整车开发目标制订平台和车型结构耐撞性能开发策略,以及技术达成路径 2. 根据整车VDS (整车设计规范)分解结构耐撞性能开发目标,制定结构耐撞性能相关零部件SDS (系统设计规范)中碰撞安全内容 3. 根据结构耐撞性能开发要求,负责布置检查与校核、整车硬件产品设计安全性能校核,并提出对策。识别和解决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结构耐撞性问题 4. 负责结构耐撞性能CAE仿真工作,包括FE建模、对标和方案迭代等,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和解决问题 5. 负责结构耐撞性能零部件试验、子系统试验、整车碰撞试验,包括样车/件准备、试验开展和执行、试验结果整理,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和解决问题 6. 负责完成结构耐撞性能报告编写,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会议讨论 7. 跟踪结构耐撞性能相关零部件DV/PV计划和试验,评估DV/PV试验报告 8. 掌握全球NCAP(如C-NCAP、EuroNCAP等)、消费者测试(如C-IASI、IIHS、AZT等)和法规(如GB、ECE、FMVSS等)要求变化,并提出工程应对方案
1. 负责结构耐撞性仿真分析,负责车身结构耐撞性指标达成; 2. 负责车身架构的创新设计、新材料以及新架构的正向设计; 3. 负责跟踪整车碰撞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标、优化; 4. 参与结构耐撞方向能力建设,包括数据库建立、标准撰写、难点问题管控等。
1. 负责结构耐撞性仿真分析,负责车身结构耐撞性指标达成; 2. 负责车身架构的创新设计、新材料以及新架构的正向设计; 3. 负责跟踪整车碰撞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标、优化; 4. 参与结构耐撞方向能力建设,包括数据库建立、标准撰写、难点问题管控等。
1. 跨部门团队合作,深度参与白车身设计及其性能仿真、优化、验证、评审等,交付满足性能要求的白车身 2. 洞察与对标车身架构参数化创新方法及工程化,建立柔性参数化车身模型及性能评估,输出优化方案矩阵 3. 收集白车身结构相关的国内外法规,传递技术要求,支撑设计方案落地 4. 对接整车性能部门,完善相应规范及各车型VTS分解至白车身的指标 5. 依据车身开发需求,结合人工智能,创新结构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负责主责车型白车身(结构耐撞性、强度耐久、NVH)性能管控 7. 负责主责车型白车身系统强度耐久性能过程管理及目标达成 8. 负责白车身子组部件参数化模型快速生成及结构优化,如拓扑、尺寸、形貌、多目标优化等 9. 协助终版优化方案CAD数据的转化
1.负责安全气囊控制器ACU及碰撞传感器等约束控制系统相关零部件的设计; 2.负责安全气囊控制器ACU产品定义、功能设计、技术规范编制及设计验证计划的编制; 3.负责气囊控制器ACU设计过程中结构耐撞性能法规、标准的审核检查; 4.根据整车开发计划编制气囊控制器ACU的设计开发计划; 5.负责与气囊控制器ACU供应商的技术相关信息接口; 6.负责气囊控制器ACU及碰撞传感器的数据布置以及协调解决跨部门零件之间匹配问题; 7.负责气囊控制器ACU产品的单体测试及产品验收评价工作; 8.负责气囊控制器ACU的问题分析、验证、措施实施以及产品FMEA的更新; 9.负责气囊控制器ACU装配及试验过程系统问题追踪解决; 10.负责气囊控制器ACU供应商技术管理(供应商技术考察评价、开发进度管控、过程问题管控等),保证整车开发质量和进度; 11.负责气囊控制器ACU品质提升和技术降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