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鑫存储车规产品后端质量工程师 | Automotive Backend Quality Engineer(J17516)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2.熟悉车规产品的质量特性和质量标准,有车规产品质量管理经验优先考虑; 3.掌握车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如IATF16949、VDA6.3、VDA6.5等)的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够独立审核车规产品的后端供应商,能够运用质量工具(因果图、柏拉图、控制图等)进行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4.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统计软件(如 Excel、Minitab 等)对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报告,为质量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供应商、研发、生产等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推动质量问题的解决与质量改进项目的实施; 6.具有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复杂质量问题能够迅速理清思路,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7.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工作热情与专注度,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职责
1.深入车规产品的后端质量特性,掌握其性能参数、工艺要求及潜在质量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管控策略; 2.负责车规产品的后端质量检验标准制定,明确各工艺站点的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方法、抽样方案及判定准则; 3.定期对车规产品后端生产制造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收集、整理并分析生产制造的质量数据,包括进货批次合格率、拒收批次情况、质量波动趋势等,形成供应商质量评估报告。针对评估结果,与供应商沟通协商,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质量,提升车规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水平; 4.对车规产品在后端生产现场出现和客户端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快速响应与深入分析,运用质量分析工具(如因果图、柏拉图、鱼骨图等)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1、构建车规级工具链平台:负责搭建并优化组织级配置管理平台,推动持续改进与优化,提高研发效率与质量。 2、CI/CD 流程建设与支持:负责产品线级 CI/CD 流程的搭建和维护,包括分支策略、编译构建、单元测试、代码扫描等,提升软件交付效率。 3、配置管理工具平台运维:制定平台策略,负责配置管理工具的安装、配置、运行及维护,及 Linux 服务器运维、数据库备份与迁移等工作。 4、工具开发与优化:主导配置管理工具或质量管理平台的二次开发,包括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资源协调、核心功能开发,以及项目计划的制定、监控和优化。 5、技术支持与培训:为团队提供配置管理技术支持,开展相关工具的培训,帮助团队高效使用配置管理系统。 6、跨部门协作:对接企业信息部及其他横向部门,协调沟通配置工具的管理和部署策略,确保工具链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
1.深入车规产品的后端质量特性,掌握其性能参数、工艺要求及潜在质量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管控策略; 2.负责车规产品的后端质量检验标准制定,明确各工艺站点的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方法、抽样方案及判定准则; 3.定期对车规产品后端生产制造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收集、整理并分析生产制造的质量数据,包括进货批次合格率、拒收批次情况、质量波动趋势等,形成供应商质量评估报告。针对评估结果,与供应商沟通协商,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质量,提升车规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水平; 4.对车规产品在后端生产现场出现和客户端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快速响应与深入分析,运用质量分析工具(如因果图、柏拉图、鱼骨图等)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1、 接受公司授权,组建项目执行团队,实施芯片项目计划、开发、验证、交付和产品生命周期等各阶段管理工作,对项目整体成功负责; 2、 负责研发项目的项目规划,计划排期,进度跟踪,风险反馈,问题推动等,持续优化管理方式,确保项目业务目标达成; 3、 负责芯片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制订芯片开发端到端的质量保证计划,并按计划和芯片开发流程规范审计项目质量情况,保证芯片一版量产成功; 4、收集芯片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数据中分析项目情况,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为公司提供相应流程改进支持,持续优化芯片项目研发流程。
1.前瞻性测试系统开发: -构建面向未来DRAM产品的智能测试平台,攻克超高速接口测试、3D堆叠结构(TSV)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难题。 -研发AI驱动的动态测试策略引擎,实现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与覆盖率实时优化,测试效率提升。 2.缺陷预测与根因溯源: -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预测模型,提前识别潜在失效模式。 -构建多维度测试数据湖,融合电性参数、工艺波动与可靠性数据,实现缺陷根因的毫秒级定位。 3.测试流程创新: -主导AI与传统测试设备的深度集成,推动测试向量自主优化与自适应校准。 -开发面向存算一体(PIM)架构的功能-性能联合测试框架,突破近存计算场景下的验证瓶颈。 4.跨领域协同与标准制定: -联动设计团队建立测试约束左移机制,在架构设计阶段介入风险验证。 -参与JEDEC/IEEE测试标准制定,主导超低电压(VLP)测试方法论与车规级DRAM(AEC-Q100)可靠性验证规范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