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结构材料与工艺工程师(高分子材料方向)-PICO
任职要求
1、金属材料相关专业背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2、3年及以上消费电子相关行业经验,XR/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行业背景优先;
3、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项目推进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职责
1、负责XR产品轻量化金属材料(镁合金、铝合金等)的工艺配方研发,在轻量化/加工工艺性/可靠性/外观等方面,建立竞争力; 2、负责轻量化金属材料的选型认证、质量要求制定、技术路标制定,组织材料和工艺关键问题攻关; 3、开发领先业界的轻量化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解决方案,包括喷涂/阳极/微弧氧化/PVD/电泳等,实现外观极致效果; 4、负责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白盒化研究,如膜层设计与效果实现机理、膜层与基材附着机理、膜层失效分析、膜层成分分析等白盒化研究工作,指导表面处理工艺开发及应用。
1. 负责手机终端相关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工作,包括新材料的设计、合成路线的探索和优化等;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展高分子合成实验,合成出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 2. 对小试阶段的高分子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反应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负责将优化后的工艺进行中试和产业化放大,解决放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对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如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等,评估其是否满足手机终端的应用要求;根据测试结果,对材料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课题名称】 高分子合成 【课题内容】 聚焦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外观材料及表界面开发,通过分子设计与工艺创新,提升部件的耐用性、功能性、质感及粘接可靠性,适配终端产品的高性能与美学需求。
本岗位有多个领域,符合任一方向即可 方向一:Mini/Micro-LED显示方向 负责Mini/Micro-LED新型显示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可行性论证及技术路线规划 1、设计并优化Micro-LED芯片结构、驱动方案和像素阵列; 2、研究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键合(Bonding)、检测与修复等关键工艺技术,提升良率与效率; 3、开发光学模拟仿真(如光提取效率、色彩管理、眩光控制等),并指导光学模组设计; 4、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光学问题,确保项目目标达成。 方向二:LED芯片设计与工艺方向 负责LED外延结构与芯片工艺的研发设计 1、LED芯片研发:包括MOCVD生长、光刻、刻蚀、电极制作等; 2、优化芯片的发光效率(EQE)、亮度、可靠性及良率; 3、分析并解决芯片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产品不良问题; 4、探索新型半导体材料(如量子点、钙钛矿等)在显示领域的应用; 5、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撰写专利和技术报告。 方向三:微纳光学方向 通过微纳光学技术提升TV显示效果(如亮度、对比度、视角)、实现创新光学设计(如抗反射、衍射光学、超透镜) 岗位职责: 1、负责微纳光学(如表面等离激元、超构表面/超构材料、光子晶体)在TV显示中的应用研究; 2、主导微纳光学器件(如衍射光学元件、超透镜、光场调控器件)的设计、仿真(如FDTD、FEM方法)、制备工艺研究及测试表征; 3、推动微纳光学方案在TV产品中的应用落地,解决量产过程中的工艺、成本、良率问题; 4、与硬件、结构、芯片、算法团队紧密协作,确保光学方案与系统整体设计的匹配与优化; 5、进行技术前瞻洞察,构建专利壁垒,撰写高质量专利与技术文档。 方向四:光电材料方向 开发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如量子点、光学薄膜、柔性发光材料),赋能TV画质提升、形态创新(如柔性、可卷曲)和成本优化 岗位职责: 1、负责新型光电材料(如量子点材料、光学薄膜材料、纳米发光材料、柔性光电材料)的研发、特性评估及应用探索; 2、深入研究材料光学特性(如吸收、发射、折射率)、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行性能测试、表征及数据分析,建立相关测试规范与评估方法; 3、与供应商协作,优化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解决量产一致性与成本问题; 4、与面板厂、材料供应商、硬件团队协作,推动新材料在TV产品中的成功应用; 5、负责材料领域的创新开发与专利布局。
本岗位有多个领域,符合任一方向即可 方向一:热仿真方向 1、建立高精度散热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定位并解决产品开发中的复杂结构问题与设计瓶颈; 2、负责热仿真新技术(如参数优化、AI驱动的智能仿真、数字孪生)的研究开发、技术可行性论证及技术路线规划; 3、开发或引入先进仿真工具与方法(如自动化仿真流程),提升仿真效率与精度; 4、与硬件、光学、产品设计等部门紧密协作,提供整机散热解决方案,并推动设计迭代优化; 5、进行技术沉淀,形成专利和技术文档,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方向二:非金属材料方向 1、负责新型非金属材料(如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的调研、开发、选型认证、技术路标制定; 2、深入研究材料特性(力学、热学、电学等),进行性能测试、表征及数据分析,建立相关测试规范与评估方法; 3、负责材料成型工艺研究(如注塑、模压、复材成型)及工艺-结构-性能关系研究,解决量产中的材料问题; 4、与结构设计、硬件、供应链等部门协作,推动新材料在产品中的成功应用,并协助完成复杂结构件设计; 5、负责材料领域的创新开发与专利布局。
1. 协助电芯设计: 参与电芯结构(如卷绕/叠片)和规格的初步设计,使用仿真软件辅助分析; 2. 参与材料评估: 协助进行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测试、评估及初步选型工作; 3. 支持样品制作与工艺: 在指导下参与小批量电芯样品制作,学习并优化涂布、辊压、注液、封装、化成等关键工艺; 4. 执行性能测试: 完成电芯的基础性能测试(充放电、循环寿命、倍率、安全等),整理分析数据并撰写测试报告; 5. 参与问题分析: 协助分析电芯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学习根因分析方法并提出改进建议; 6. 编写技术文档: 学习并协助撰写开发报告、实验记录、技术规格书等文档; 7. 学习前沿技术: 跟踪行业电芯技术进展,学习相关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