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米汽车-AI产品负责人-智能座舱
任职要求
1.教育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统计学、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优先;
2.工作经验:5年以上产品管理经验,其中5年以上AI产品相关工作经验;
3.技能要求:对AI有深刻理解;
4.能力素质: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出色的跨部门沟通协调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推动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工作职责
1.AI产品战略规划:深入研究AI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小米汽车座舱AI产品的长期战略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产品定位与核心价值,确保产品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2.AI技术融合与应用:与AI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探索AI技术在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推动算法优化和模型训练,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满足用户复杂业务场景需求; 3.用户需求洞察与分析: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用户对AI产品的需求和痛点,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和特性,以数据驱动产品决策,持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岗位职责 - 负责车机系统(包括预研平台)主交互和语音主交互的产品定义。包括系统框架、亮灭屏、系统层级、控制中心、屏保等;理想同学语音主交互及多模态融合探索方案; - 作为车机主交互产品负责人,拉通相关业务方,如智能驾驶、三方娱乐应用、车机自研应用等; - 负责产品体验端到端管理,覆盖需求挖掘、竞品对标、产品设计、产品落地、数据挖掘和迭代等关键环节,拉通设计研发测试等上下游团队协作,对结果和体验负责。

工作职责: 一、Agent产品战略与交付闭环 1. 负责基于汽车垂域大模型(仓颉)的Agent产品规划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主导智能体(Agent)在汽车之家线上用户场景看买用换场景交付、以及线下新零售店端及经销商门店的营销等场景的端到端交付。 2. 定义Agent产品的核心能力框架(如多模态意图理解、动态决策推理、自动化任务执行),推动下游算法组件层(对话系统、AIGC、TTS/ASR)的技术需求落地,确保能力对齐与性能达标。 二、技术架构设计与性能攻坚 1. 设计高鲁棒性的Agent技术架构,整合大模型能力与垂域算法组件(如对话引擎、语音合成、内容生成),解决复杂场景下的延迟、并发、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硬伤。 2. 主导Agent核心技术指标优化(如任务完成率、交互满意度、端到端响应时间),建立算法组件性能与Agent体验的量化映射模型,推动技术迭代。 三、跨域协同与资源整合 1. 深度联动大模型团队、算法组件团队、业务侧,主导需求拆解与资源排期,确保Agent产品从原型验证到规模化交付的链路通畅。 2. 建立Agent能力评估体系,设计AB实验、用户反馈埋点等机制,验证技术方案在真实场景的有效性(如销售人力提效率等)。 四、团队管理与商业化落地 1. 负责5-8人以上技术产品团队的管理,涵盖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评审、研发进度把控,确保Agent产品高质量交付。 2. 探索Agent产品的商业化模式(线下新媒体营销场景),推动在经销商服务、新零售门店等场景的规模化复制。
1 负责智能座舱语音AI产品与整车联动的规划,定义产品需求,并制定详细的产品功能路线图,协调内外部资源,确保方案的匹配和落地实施; 2 从用户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人车交互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以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车载AI应用场景; 3 持续改进现有功能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作范围 The scope of work 1. 跨域系统整合与架构设计 2. 主导AI Cabin多系统(座椅/空调/灯光/数字钥匙等)的硬件协议整合与联动逻辑设计,需具备3个以上跨系统协同项目落地经验(如用户身份认证→座椅自适应调节→空调预启动闭环场景)1。 3. 构建端到端系统架构,实现AI算法、传感器数据与机械控制的深度融合。 4. 场景预判与主动服务模型开发 5. 建立核心场景的主动服务框架(如暴雨模式自动关窗+空调除湿+氛围灯警示),结合用户画像数据优化动态响应策略。 6. 基于PMV热舒适模型开发四维联动控制算法(温度/湿度/风速/辐射温度),通过面部状态识别与服装检测实现空调自动调节。 7. 软硬协同开发与AI部署 8. 主导智能硬件从原型设计到量产的全周期开发,要求具备AI模型轻量化部署经验,并建立数据驱动的迭代闭环。 9. 开发座椅空间舒适系统,实现动态支撑与空间干涉预警。 10. 技术商业化与用户体验转化 11. 成功将3项以上技术方案转化为商业增值服务(如座椅功能订阅制、场景模式付费升级),精通成本-体验平衡策略。 12. 协同市场部门制定技术卖点传播策略,推动AI Cabin功能的市场认知与用户付费意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