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米汽车-底盘电机控制算法工程师
任职要求
熟悉磁场定向控制FOC算法,SVPWM调制,至少有1-2个量产项目经验。 熟悉弱磁控制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式,Id负反馈或弱磁角标定皆可,要求有电机外特性标定测试项目经验。 熟悉电机温度估算算法和过温保护策略,要求有量产项目经验。 精通电机控制软件架构和永磁同步电机补偿算法,比如电机转子位置零位自学习、谐波补偿、死区补偿,有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经验是加分项。 要求了解电机控制底层复杂驱动软件的具体实现,比如电机电流、电机转子位置信号采样时刻,电机五段式七段式PWM控制差异等,在电机算法软件有针对性补偿。 熟悉电机算法模块和复杂驱动软件的接口、运行中断,测量电机控制算法执行时间,优化不同电机控制runnable的多核执行策略。 熟悉电控系统频率响应的主流分析判断方法,比如波特图分析。 精通Matlab/Simulink等设计仿真工具,进行系统的仿真设计。熟悉电机、机电耦合系统被控对象的建模仿真(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熟悉INCA,CANoe等常用标定设备的使用,能使用软件调试器debug软件优先。
工作职责
负责参与永磁同步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参数设定; 参与电机控制软件系统架构构建,根据底盘系统需求,制定电机控制策略和上下游接口。 负责完成电机控制算法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调试;具体到电机控制模块的软件需求设计、模型实现设计、单元测试、系统测试。 负责搭建电机仿真模型,模拟工况,快速高效验证电机控制算法。 负责基于测功机台架的电机外特性测试和标定,包括弱磁工况标定。 负责定义电机控制的故障诊断表和功能降级策略,主导相应软件实现。 基于项目不同节点,根据系统响应需求,负责电机控制软件的台架/实车标定测试,跟踪解决相应问题,交付软件和标定数据。 撰写开发过程中的相应文档,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框图、软件流程图、状态机转换图,软件功能描述等; 逐步完善和交付电机控制的技术规范、测试规范、工程分析方法等文件体系。
1. 轮式底盘运动控制 负责四轮全向机器人底盘运动控制算法开发,包括但不限于正逆求解、电机驱动、扭矩分配、姿态稳定性控制; 设计多传感器(IMU、编码器、力矩传感器)融合的实时闭环控制策略; 优化复杂路况(坡道、不平地面、突发障碍)下的运动平滑性与响应速度; 2. SLAM与导航系统 开发适用于动态家庭环境的轻量化SLAM算法(LIDAR+IMU+视觉融合方案); 实现动态障碍物识别与地图实时更新机制; 研究android平台下的SLAM优化部署; 3. 路径规划与运动跟随 设计人机协同场景下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A*/D*/RRT系列优化); 开发基于视觉/雷达的自主跟随算法(人体跟随、宠物跟随模式); 实现多目标优先级决策(避障>跟随>续航)的混合逻辑框架; 4. 系统集成与测试 搭建基于Gazebo/Webots的仿真测试环境; 主导运动控制算法在Android下的模块化开发; 支持硬件团队完成电机控制、传感器标定等嵌入式开发联调; 5.与第三方算法公司合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负责参与永磁同步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参数设定; 参与电机控制软件系统架构构建,根据底盘系统需求,制定电机控制策略和上下游接口。 负责完成电机控制算法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调试;具体到电机控制模块的软件需求设计、模型实现设计、单元测试、系统测试。 负责搭建电机仿真模型,模拟工况,快速高效验证电机控制算法。 负责基于测功机台架的电机外特性测试和标定,包括弱磁工况标定。 负责定义电机控制的故障诊断表和功能降级策略,主导相应软件实现。 基于项目不同节点,根据系统响应需求,负责电机控制软件的台架/实车标定测试,跟踪解决相应问题,交付软件和标定数据。 撰写开发过程中的相应文档,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框图、软件流程图、状态机转换图,软件功能描述等; 逐步完善和交付电机控制的技术规范、测试规范、工程分析方法等文件体系。

视觉大模型方向: 1、 协调上层应用需求到机器视觉算法的整体架构; 2、 实现机器人基于3D视觉的双臂抓取方案,落地在照片、水杯等常规物体的视觉抓取任务中: 3、带领算法团队进行传统机器人视觉到端到端视觉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并落地在双臂协同抓取任务; 导航定位方向: 1、 负责机器人基于LIDAR的导航与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并支持机器人业务中导航的需求; 2、负责单线和多线LIDAR的开发,SLAM 算法、多传感器融合算法、3D点云、3D场景重建等 3、负责无地图导航算法研究、自主实时建图方案研究; 4、实现高精度的地图更新; 机器人操作系统方向: 1、从事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不限于底盘、四足、双足等形态;设计机械结构,硬件结构、并具备-定嵌入式开发经验: 2、具备机器人硬件开发经验,实现对关节电机的控制、实现与相机和雷达的通信: 3、熟悉运动控制算法,利用动捕收集步态数据,并通过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 双臂方向 1、复现开源的双臂机器人扩散大模型RDT,并完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优化等功能: 2、设计触觉反馈传感器,并用于灵巧手,实习灵巧手的触党反馈: 3参与机器人架构设计、零部件选型、算法方案设计: 运动控制方向: 1.设计、 开发、实现和优化智能机械管的控制算法, 提高机械臂的智能性和学习能力。 2、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模型,理解机器人的知、推理、学习和行为规划等机制。 3、在等机器人软件平台上开发机器人的控制和规划程序,并在Linux系统下进行软件开发和调试。 4、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集成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功能,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