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动化-电气装配工程师
任职要求
1. 电气工程或机电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条件优秀可适当放宽)。
2. 技能要求:
熟悉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及常用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PLC、HMI、伺服系统、传感器、阀岛等)安装与使用特性。
熟悉接地与EMC规范,了解基本通讯原理者优先。
熟练使用线号机、万用表、剥线钳、液压钳、网线钳等常用工具,
拥有电工证。
3. 经验与能力:
5年以上非标自动化行业电工配线经验,有3C行业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经验更佳;
需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熟悉电气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
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完成自动化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及常见电气故障排查工作。
责任心强,能适应出差及高强度工作,具备团队沟通能力。
工作职责
1. 设备电气配线与安装: 根据电气图纸及相关安装标准要求,完成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电气柜组装、柜外元器件安装及线路铺设,确保符合技术协议标准; 配合工程师对设备调试过程中的线路更改需求,及时处理工程师提出的安装问题或整改方案。 2. 设备调试与参数调整: 参与对安装好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包括调整控制器系统参数、调整传感器位置、核对IO点位等; 参与设备试运行,优化控制系统参数、优化传感器位置及机械部件配合,保障设计目标(如节拍时间、良率)达成。 3. 设备故障诊断与运行维护: 及时处理装配或调试中的电气异常,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定期保养设备以延长使用寿命。 4. 辅助职责与协助要求: 配合电气工程师完成项目进度管控,反馈装配问题并跟踪整改; 管理车间物料与装配工具,执行5S标准维护工作环境; 接受出差安排,支持生产现场安装或售后调试; 创建设备操作手册,负责对设备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设备使用方法; 具备PLC远程协助调试(程序下载、在线监控)能力者优先。
1.负责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电气方案设计开发、优化和变更 2.负责控制系统关键电气器件选型验证,供应商技术交流和产品导入评估 3.负责电气安装工艺文件制定,依据电气系统图纸完成控制器电气装配 4.负责机器人和控制柜电气装配过程中所需工具需求提出和指导落实 5.负责机器人和控制柜电气装配过程中各类质量数据整理以及发现改进 6.负责机器人和控制柜整机调试测试过程中配合测试人员诊断相关电气问题 7.协助完成机器人相关安规设计验证,EMC整改和国内外产品认证
1. 负责产品的电路设计,包括电气图纸绘制、电器元气件选型,安装调试等;负责公司具体产品或零部件的开发任务,完成设计更改类开发项目,电气部件选型与电气系统设计任务,输出所负责或参与项目的电控件图纸、设计文档、问题及整改记录等交付件; 2. 参与样机的试制,对电气装配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负责; 3. 掌握产品以及部件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工具,熟练使用 Excel、Word、Powerpoint、CAD 等办公软件; 4. 负责新品开发过程中电气部品线束、负载等设计。
1. 智能硬件装配/测试设备开发 - 设计并开发用于智能硬件产品(如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自动化装配和测试的专用设备,包括装配线体、功能测试机、视觉检测系统、老化测试设备等。 - 优化设备结构设计,提升装配精度(如微米级定位)及测试效率,确保设备兼容多型号产品柔性生产需求。 2. **工艺与流程优化** - 分析智能硬件产品的装配工艺难点(如精密部件组装、传感器校准),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机械臂、传送系统、工装夹具等),降低人工干预比例。 - 开发高精度测试系统(电气性能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实现测试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及异常报警功能。 3. 设备问题改善方案制定 - 完成设备联调、参数标定及生产验证,解决装配过程中的机械干涉、信号干扰等问题,确保设备稳定性。 - 参与编写设备操作规范及维护手册,对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培训,支持量产爬坡阶段的设备优化。 4. 跨部门协作 - 与产品研发、质量部门协同,推动装配/测试设备与智能硬件产品的技术适配,确保设备满足产品迭代需求。
1. 智能硬件装配/测试设备开发 - 设计并开发用于智能硬件产品(如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自动化装配和测试的专用设备,包括装配线体、功能测试机、视觉检测系统、老化测试设备等。 - 优化设备结构设计,提升装配精度(如微米级定位)及测试效率,确保设备兼容多型号产品柔性生产需求。 2. **工艺与流程优化** - 分析智能硬件产品的装配工艺难点(如精密部件组装、传感器校准),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机械臂、传送系统、工装夹具等),降低人工干预比例。 - 开发高精度测试系统(电气性能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实现测试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及异常报警功能。 3. 设备问题改善方案制定 - 完成设备联调、参数标定及生产验证,解决装配过程中的机械干涉、信号干扰等问题,确保设备稳定性。 - 参与编写设备操作规范及维护手册,对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培训,支持量产爬坡阶段的设备优化。 4. 跨部门协作 - 与产品研发、质量部门协同,推动装配/测试设备与智能硬件产品的技术适配,确保设备满足产品迭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