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of horizon

地平线感知融合算法/后处理工程师/专家

社招全职2年以上算法序列地点:北京 | 上海状态:招聘

任职要求


1、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学位;有ACM经验者优先,有顶级学术会议或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ROS、ICRA)的发表记录者优先;
2、熟悉常见的数据融合技术,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并对多传感器融合有深入研究;
3、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具备出色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对最新的科研动态保持敏感,并能够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
5、最好掌握CNN/Transformer理论知识,熟练使用pytorch搭建/训练/部署图网络;
6、具有扎实的C/C++/Python编程能力,熟悉常见的优化库,如g2o,ceres等;能够独立、高质量完成算法的工程化实现。
7、了解ROS/ROS2系统以及Linux编程,能够高效高质地将算法部署在嵌入式Linux平台。
8、自动驾驶或机器人相关领域工作经验2年以上

工作职责


1、负责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发,例如radar、摄像头、liadr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2、或者从事感知后处理工作如2D障碍物投射3D,测距、测速、cipv、aeb障碍物等工作;
3、可以从事针对车端算法或者云端大模型真值系统的传感器融合;
4、使用learning-based或者rule base方式(2D投射3D 滤波测距测速tracking);
5、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鲁棒性;
6、负责感知融合算法的验证、评估和优化,确保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高性能;
包括英文材料
学历+
算法+
CNN+
Transformer+
PyTorch+
C+
C+++
Python+
ROS+
Linux+
自动驾驶+
相关职位

logo of nio
社招3-5年算法

1. 支持公司智驾内部多平台、多传感器配置(radar/4d_image_radar + lidar + camera)、多硬件平台(P1/Orin)感知后处理+融合算法开发优化交付; 2. 支持纯视觉感知后处理od_post 迭代优化交付; 3. 支持lidar_vision_radar 三元传感器大融合版本后处理算法开发交付; 4. 支持radar/4d image radar融合算法开发交付; 5. 支持行车/泊车/主动安全feature上od后处理问题开发优化;

更新于 2025-03-18
logo of meituan
校招自动车配送部

地图的scale up 会是未来1-2年的重点内容,其中关键因素为自动化算法需要承接当前人工制图中大部分功能(例如painted line和不可跨越障碍物等要素) 1.开发静态元素BEV/Occupancy算法,包括模型结构、多帧融合算法、多数据源融合算法以及相关后处理算法 2.建立云端数据自动标注 Pipeline、数据挖掘机制以及难样本分析等工具链持续迭代模型能力。

更新于 2025-05-23
logo of sensetime
社招算法工程

1、负责智能驾驶系统中相机感知模块输出的各类元素(动态目标、静态目标、占用栅格(OCC)、车道线、停止线、斑马线等)解码、后处理与优化; 2、设计并实现目标跟踪算法(如多目标跟踪MOT),车道线跟踪、稳定与过滤,占用图增强和跟踪,提升感知效果和系统鲁棒性; 3、针对感知模块的不同输出(目标框、分割图、特征点等)进行数据融合、噪声抑制、时空滤波等优化处理,提升感知稳定性和准确率; 4、进行性能分析和算力优化,保证在NVIDIA/地平线/MDC等嵌入式平台上实现高帧率、低延迟的运行效果; 5、参与感知后处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及接口定义,支持仿真验证、实车测试及快速问题定位; 6、针对测试反馈持续优化后处理效果,提升各类感知元素的稳定性、准确率和系统鲁棒性;

更新于 2025-04-28
logo of sensetime
社招3年以上系统开发

1. 下游技术对接与接口管理 (核心): - 作为感知团队的主要技术接口人,牵头与下游模块(规划、控制、定位、系统集成、测试验证等)团队的技术沟通、需求对齐和问题协调。 - 负责定义、维护和优化感知模块与下游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规范、通信协议和性能指标要求。 - 主导跨模块的联合调试、集成测试和问题复现,确保感知输出满足下游功能的需求。 2. 跨模块问题定位与解决 (核心): - 牵头分析和定位由感知输出异常或性能不足引发的下游功能问题(如规划决策失误、控制不稳定、定位跳变等)。 - 运用系统级思维,结合日志分析、数据回灌、实车测试等手段,快速准确地溯源问题至感知模块的具体环节(传感器、算法、标定、融合等)。 - 组织并主导跨团队(感知、下游模块、测试)的问题攻关会议,制定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并跟踪闭环。 3. 需求转化与系统设计支持: - 深入理解下游模块对感知能力的需求(精度、时延、鲁棒性、覆盖范围等),并将其转化和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感知系统或子模块的需求。 - 参与感知系统架构设计和模块划分,确保设计能够有效支持下游需求,并考虑接口的清晰性和可维护性。 - 评估感知技术方案变更对下游功能和整体系统性能的潜在影响。 4. 性能评估与协同优化: - 主导或深度参与感知输出对下游功能影响的量化评估(如感知精度对规划舒适度、控制精度的贡献度分析)。 - 基于系统级性能指标(如接管率、舒适度、安全性)和下游反馈,推动感知算法、后处理或接口的协同优化,提升端到端的自动驾驶表现。 - 定义和监控跨模块的关键性能指标。

更新于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