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蚂蚁数字科技-数字科技线-AI PaaS 商业化产品专家
任职要求
1. 5年以上经验,包含至少2年互联网领域AI相关的产品工作经验,过往有过商业化产品经验或者在金融、能源、汽车等产业背景者优先; 本科及以上学历,统计分析、计算机相关专业等优先; 2. 数据分析能力强,思维逻辑清晰,良好的自我学习及驱动力,责任心强,有创造性; 3. 对行业趋势有深刻的见解,熟悉领域内领先公司的业务及产品; 4. 熟练使用Sketch、AxureRP等工具梳理业务流程和设计产品原型; 5. 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协同能力,能推动跨团队的大型项目顺利落地; 6. 敬业精神及抗压能力,有ownership,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和心力,能在关键时刻找到突破点。
工作职责
1. 主导完成 AI PaaS平台的规划/定义/设计/迭代/竞争分析,包括不限于算力调度、GPU虚拟化、模型训推、模型部署、模型优化、智能体研发、知识库等,对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负责; 2. 主导并设计商业模式,协同业务部门、中台部门、研发测试、运营、交付、售后等团队,完成商业的破局和复制,对商业结果负责; 3. 深入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熟悉业界主流云厂商和垂直厂商的AI PaaS平台,了解其特性和各自的优劣势。
1. 根据客户业务需求场景,参与落地AI PaaS与场景agent,包括但不限于Agent引擎开发、知识库对接、检索增强、Prompt、Workflow、记忆模块的设计和开发; 2. 跟踪最新的LLM Agent技术发展动态,探索和跟进前沿技术,根据AI业务应用场景需求设计方案,推动方案落地; 3. 持续探索在金融场景下,利用AI能力与研发、算法、产品团队一起提升产品服务体验与工程效率,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4. 跟踪最新的AI技术和大模型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并引入新技术以提升产品服务竞争力; 5. 基于蚂蚁数科AI相关产品,结合行业情况、市场需求,及时把握商业化落地的机会,引导客户,拉通内部资源引领技术、业务发展。
1. 负责智算平台产品规划、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 2. 算力云产品的规划、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产品按时上线并达到预期目标; 3. 深入理解市场需求,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挖掘潜在的业务机会,制定产品发展路线图; 4. 能够根据市场、客户的情况设计符合需求的商业模式; 5. 与研发、测试、销售、市场等部门紧密合作,确保产品开发进度和质量,推动产品的持续优化和迭代; 6. 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制定,撰写产品文档,包括产品手册、白皮书、案例分析等,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7. 跟踪产品运营数据,分析产品使用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 8. 组织产品培训和交流活动,向客户、合作伙伴和内部团队介绍产品功能和优势,提升团队对产品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1. 基于蚂蚁数科AI相关产品技术,结合客户业务需求场景,设计可落地的产品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实际场景问题,加速AI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2. 总结和沉淀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AI大模型最佳实践,形成可复制的产解决方案,赋能前线销售团队,帮助提升蚂蚁数科AI产品的竞争力; 3. 为客户和ISV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组织和引导POC验证,指导和配合ISV/客户完成项目实施; 4. 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培训,提升客户/合作伙伴技能; 5. 发掘和推动蚂蚁内部AI技术和最佳实践的产品化和商业化,拉通产品/研发团队,高效推动方案/产品落地,创新协作/商务模式; 6. 收集客户需求,结合行业情况及市场需求,向产研团队反馈AI产品的优化需求,加速产品迭代,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 技术团队建设与管理 (1)负责L2/PFE(Premier Field Engineer)技术工程师团队的搭建、能力培养及梯队建设,制定技术标准与协作流程;配合CSM(客户成功经理)及技术支持(Support Center)团队,快速、专业地解决客户技术问题,保障客户满意度; (2)管理派驻客户区域的PFE工程师团队,优化全球技术服务响应机制、保障团队管理与服务响应效率; 2. 复杂问题攻关与升级支持 (1)作为服务团队内部的技术问题兜底责任人,主导客户复杂技术问题(含TAM/CSM团队升级问题)的诊断与解决,覆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2)移动端开发(Android/iOS/mPaaS/H5应用开发、性能优化、疑难故障排查); (3)金融风控系统(决策引擎、全球实人认证、反欺诈技术等); (4)AI PaaS相关架构与平台; (5)沉淀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知识库并推动产品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 3. 全球客户现场技术赋能 (1)能主导高价值客户的现场技术护航,提供架构优化、故障根因分析、技术风险防控等深度服务; (2)面向全球客户(含跨国企业),完成流畅的英语技术沟通支持及文档交付; 4. 技术能力体系化建设 (1)推进技术培训体系,提升一线支持团队(L1/L2)及TAM团队的技术能力; (2)联合产品与研发团队,推动技术服务的标准化与系统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