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创新毫米波雷达感知算法工程师(博士)
任职要求
1. 2025-2026届博士毕业生,信号处理/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 2. 熟悉毫米波雷达系统工作原理,掌握FMCW信号工作原理、DOA估计算法(MUSIC、ESPRIT等)、MIMO信号处理、杂波抑制技术等,了解波形设计及雷达信号去噪技术; 3. 掌握目标检测、数据关联、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多目标跟踪(MTT)等算法;熟悉CNN; 4. Transformer、RNN、图神经网络(GNN)等常见网络模型,有雷达点云/回波数据与深度学习结合的研究经验者优先; 5. 精通Python,熟悉至少一个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TensorFlow等); 6. 数学基础扎实,具备良好的概率统计、矩阵运算、优化算法基础,能够处理雷达原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和仿真测试; 7. 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能复现并优化前沿算法。
工作职责
1. 参与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IoT等领域的算法研发工作; 2. 研究并开发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包括波形设计、FMCW信号处理、MIMO信号处理、新体制雷达方案设计及信号处理算法等; 3. 研究并优化目标检测、跟踪及分类算法,提高雷达对动态/静态目标的感知能力;研究并优化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信号测量能力,提高雷达对微动信号的测量精度; 4. 结合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毫米雷达全链路算法及端到端感知能力; 5. 参与芯片方案选型、定制化工作,参与全链路算法设计及部署工作,参与毫米波雷达与产品侧联调、部署、优化等任务; 6. 关注前沿研究,阅读相关论文,推动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1、目标轨迹预测算法开发: 1-1、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信息,开发动态障碍物(如车辆、行人)的轨迹预测算法,包括短时轨迹预测、行为意图预测,并优化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1-2、典型任务: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Transformer等深度学习模型的改进,融合时序信息与空间特征。 2、多模态数据融合与预测模型构建: 2-1:主导多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数据的时空对齐与融合,设计联合预测框架,提升复杂场景(如十字路口、拥堵路段)下预测系统的鲁棒性。 2-2:涉及技术: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贝叶斯网络等。 3、预测算法验证与场景适配:通过仿真工具(如CARLA、LGSVL)和实车测试验证预测算法性能,分析极端场景(如紧急变道、鬼探头)的预测失败案例(badcase),优化模型泛化能力。 4、协同规划与控制模块:将预测结果与自动驾驶决策、路径规划模块深度集成,提供动态障碍物的未来轨迹概率分布,支持车辆避障、跟车等决策逻辑。

工作职责【负责其中之一的方向即可】 1、【道路几何方向】跟进学界最新主流道路集合感知进展,包括且不限于车道线,停止线,斑马线,Roadmarker, 道路拓扑等方向 2、【Occupancy方向】跟进学界最新主流占据网络感知层面进展,研究基于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Occupancy感知方案,业界内形成技术领先; 3、【BEV方向】跟进学界主流BEV感知进展,研究基于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端到端BEV感知方案,业界内形成技术领先; 4、【激光雷达方向】跟进学界主流激光雷达感知进展,研究基于激光雷达的动态&静态障碍物感知技术,业界内形成技术领先;
1. 负责毫米波雷达算法优化工作,包括单帧滤波、点云聚类、帧间关联等算法设计和优化; 2. 负责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设计和优化,包括信号串扰、噪声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验证; 3. 负责毫米波雷达感知避障前沿算法探索; 4. 撰写仿真分析报告及测试验证文档,绘制干扰场景可视化图表。
1. 参与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IoT等领域的算法研发工作; 2. 研究并开发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包括波形设计、FMCW信号处理、MIMO信号处理、新体制雷达方案设计及信号处理算法等; 3. 研究并优化目标检测、跟踪及分类算法,提高雷达对动态/静态目标的感知能力;研究并优化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信号测量能力,提高雷达对微动信号的测量精度; 4. 结合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毫米雷达全链路算法及端到端感知能力; 5. 参与芯片方案选型、定制化工作,参与全链路算法设计及部署工作,参与毫米波雷达与产品侧联调、部署、优化等任务; 6. 关注前沿研究,阅读相关论文,推动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